发布时间: 2023-04-26 14:17:24 点击量:
不用麻醉、无须插管,只需吞下一颗小胶囊就能轻松做胃镜。如今,胶囊胃镜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熟知的检查手段。然而,使用“胶囊”这样的手段进行食管检查却还是件新鲜事儿。
4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获悉,国际消化病学顶级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李兆申院士和该科王洛伟教授团队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突破,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我国食管癌的疾病负担居全球首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原河南医学院沈琼教授在当时发明了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即通过类似气球的装置插入受检者食道,充气后将装置拉出,对沾染在气球上的食管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对食管癌进行早筛。该方法为上个世纪高发区食管癌防控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科技水平受限,在患者舒适性、诊断敏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漏诊率较高,后基本停止应用。
李兆申院士指出,绝大部分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后就诊往往已错过早诊早治机会。
记者了解到,目前胃镜检查是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筛查较为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我国内镜诊疗资源配置仍然不充足,且胃镜的接受度较低,愿意进行筛查人数较少。因此,研发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食管癌筛查手段,减少低风险人群的非必要内镜检查,筛选高风险人群进行内镜精查,是当前亟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受沈琼教授拉网细胞学启发,我们研究团队研制了新型食管细胞富集器。”王洛伟教授介绍,在可溶解的胶囊壳中装入海绵状的高分子细胞富集材料,并固定于棉线上。受检者采样时将类似胶囊的采集器随水吞下,胶囊外壳在受检者胃液中溶解、细胞富集材料膨胀,2分钟后,提拽牵拉棉线取出膨胀的细胞富集材料,由于采集器是从胃食管结合部通过食管取出,此时的采集器上收集了超过600万个食管和贲门细胞,是传统方法细胞采集数量的几百倍。最后,通过研发的设备对样本进行分析进而诊断食管癌的发生。
2021年,王洛伟教授团队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首次报道了AI辅助细胞学筛查食管癌的科研成果。这为此次研究成果中的算法架构和参数组合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准确筛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的研究发现,经过该方法初筛后,有限的内镜资源可以更好投入到需要内镜精查的高风险人群中。”王洛伟说。
国际食管癌筛查研究领军专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桑福德·道西教授等发表评论文章称,该研究为食管癌筛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白进 张强
上一篇 下一篇